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个夏天的下午镇上来了一个炸爆米花的人,我嘴馋非要吃,大人拗不过我,就舀了一勺大米让我在旁边等着。一会儿过来一个人要求先给他炸,一会儿过来一个人要求先给她炸,我就这么端着盆在旁边等着。
天黑了,吃晚饭的时候大人找不到我,才想起来我没回去,过去一看我还在越来越多的人后面站着,一边哄我回家吃饭,一边埋怨我无能,不知道抢先。
憋了一下午的委屈和气愤终于爆发了,小小的我指着那群人说他们都是坏蛋,全在插队,没有一个人学雷锋叔叔帮助别人!大人边笑边劝,死拉硬拽地把我拖回了家。
应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自私的人,弱小的我不会被看见。
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婚后我申请调动工作到先生所在的城市,一次次被驳回的原因是工作时间未满五年。
有次鼓起勇气去向大boss汇报,对方却说你早有调走的想法,为什么去年市直招考的时候还考来这里?不是浪费我一个名额吗?!
那时候我就知道,规则是一些人拿来当做挡路牌的挡箭牌,有些冷漠的人根本不在乎你的努力,弱小的我不会有声音。
前年先生辞职做律师,虚心拜访过很多同事,几乎没人帮忙介绍与企业老板见面谈话的机会。
那时候我就知道,收入稳定的人体会不到自给自足的压力,角色的转换会瞬间带来隔阂与冷漠,弱小的时候发不出什么声音。
你会问回忆这些是被最近发生的很多事触动吗?我想说,想起来这些是觉得面对人群、面对未知和漫天巨浪,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很渺小,但是仍想告诉你,即使是尘埃,我们也会遇见另一粒尘埃。
遇到他以后我感觉自己的能量在越变越大,我被看到,被稳定的爱着,感到彼此扶持的力量可以冲破死板的规则,重设未来的选择。
折腾调动的三年中,有一位前辈始终如一地施予援手,从不希求一句感谢;去年他焦虑烦恼没有案源的时候,一位60岁的企业老板主动联系他签约法律顾问,告诉他要坚持,要相信自己。
四季在轮回,雪总会化,冬天总会过去,在踽踽独行的人生中,你也总会遇到一个温暖的人,把怀里的火光分一些给你。
二
六七岁的那件事我记到了现在,虽然回忆中还是充满着委屈和抱怨,但是现在也会反思:当时我虽然小,但是真的没有尝试去提要求,没有说出自己的声音。
不止这一件事,后来成长中的很多事都是如此。我压抑着情绪,畏缩着身体,心里害怕,腿也不听使唤。一次次把决定权交到父母老师上司手中,做一个乖孩子,但是不会发出声音。
时间久了就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生活,只知道心情不好了,情绪激愤了,因为什么、怎么克服,从来没想过这些,也不知道怎么去想。
当我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是开始看书的时候,即便如此,还是不知道怎么把书本和生活结合起来。从小养成的习惯像冻起来的冰块,需要一点点融化。就像能遇到那个给予火光的人一样,我也不知不觉遇到了点醒我的人。
前几天有一次情绪很焦躁,坐立不安,说话冲人,聊微信的时候和好友说起来,她问从昨天到今天你是怎么度过的?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种感觉怎么来的?
一句话把我拉回到理智的边缘,我想了一下和她说是因为压力,最近写不出文章、改不好文章有压力,压力会带来焦虑,一焦虑就会有心慌的感觉,继而开始否定自己,心情就越来越不好。
《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在讲述情绪一章的时候,说自我内言会影响人的情绪,因为“不是事件使人感觉糟糕,而是人们对那些事件所抱持的信念”。
这个道理虽然读过很多遍,但是切身感受到思想的差别还是第一次。34年了,我第一次平静的面对自己的想法,与它和平相处。
好友一定不知道她的几句话可以给我那么大的触动,也未必懂得她无意中使用了非常好的倾听方法,也或者是因为我们彼此太熟悉了,很坦诚,这种真诚的沟通不知不觉间触碰了我早已准备好的敏感神经。
电光火石之间,一切水到渠成。
《少有人走的路》的前言中说,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在我们小的时候一样不知道,人生,原来是一段艰苦的旅程。这段旅程中将会遇到什么,甚至无人知晓。
苍穹之下,面对隐形的疾病我们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在自我的穹顶之下,一个人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却有迹可循。
但愿每个人都能在无助中寻得有力,在嘈杂中找到安宁,终得安身一隅,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