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压力大,竞争激烈,都想在别人身上找点“正能量”,最不济也要有点乐子吧?谁愿意天天跟絮絮叨叨一副活在旧社会样子的“祥林嫂”打交道?没过半年,她就辞职了。至于原因,我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不知足的人,永远有不快乐的理由。
央视曾经有一个调查:“你幸福吗?”答案千奇百怪,各路奇葩纷纷上阵。于是,这个调查赫然变成了笑话。央视很无辜,躺著也中枪,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这些无比聪明的现代人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却感觉不到幸福,生活过得没有滋味。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们早就知道,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扮演著因贪得无厌最后一无所获的渔夫的老婆这一角色。之所以感觉不到幸福、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不满足,对生活不断增加的要求与期望,让我们慾望的口袋越来越大,让我们疲于去装满慾望,却没有时间好好地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奋斗成果。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优秀的人是最不容易满足的一群人,他们总会有更高的目标,通过慾望点燃奋斗的热情,但他们同时又是很容易满足的一类人,他们不会盲目追求能力之外的事情,不会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所以不会因为慾望不满而出现情绪问题。
这本是很简单的道理,但生活中却还有很多人不明白。比如有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看到别人用iPhone4自己就想要,但家庭条件又不允许,于是,就在网上联络人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最终毁掉了自己的健康,也葬送了未来的幸福。
曾经媒体报道过一个售楼小姐,为了满足自己越来越高的消费,先是向亲友、同事借钱,最后实在还不上了,干脆就伪造合同诈骗购房者,结果东窗事发,她落得一个锒铛入狱的下场。假如我们懂得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慾望,懂得知足常乐,不仅是给我们的心灵与生活松绑,还减少了我们犯错、走弯路的概率。因为我们懂得驾驭慾望,就不会成为慾望的奴隶,在诱惑面前,就能及时地“刹车”。
经济学博士孙祁祥,博士生导师,任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同时,她还兼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是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在所有这些头衔中,最让她觉得有成就感的是“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这位北大历史上第一位女院长,虽然与20世纪50年代的人一样,有著特殊的经历,但这些经历却更加丰富了她的人生。宁静淡泊知足常乐,是她的人生写照。所以,她才数次拒绝了大公司的高新聘请,放弃了许多在别人看来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但孙祁祥从不后悔,她说:“我非常满足,学生、同事对我的认可我特别欣慰,我觉得做这样的工作很有价值。”
能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不仅因为她耐心细致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朗与乐观。良好的心态,让她深受学生的喜爱。孙祁祥认为做好自己的事情,容易满足,就是保持年轻的祕诀。
孙祁祥对工作很认真,一丝不苟,但她对物质与其他方面却很容易满足,不喜欢抱怨,对许多世俗的东西看得很淡。而这一切,得益于她母亲从小对她的教导:“不要跟人比,‘人比人气死人,马比骡子驮不成’。”孙祁祥这种不想“太远”,甚至不设定“目标”看似“被动”的想法,却让她的人生充满了惊喜。她这种容易满足的人生哲学,因为不奢望得到,所以一旦得到了就是意外的收获,而且,在她获得的这一切中,她也始终记得领导、同事、学生对自己的帮助与支援。
慾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吞噬灵魂的恶魔。我们应该向那些优秀的人们学习,以慾望激励自己前进,同时对于已经得到的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幸福。
如果把慾望比喻成氢气球,当里面有恰当的氢气时,气球就会高高地飘著,但如果一味地往里面灌注氢气,气球越大,一触即破的风险也就越高。人们的不快乐,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因为我们缺少真正所需的,而是我们看不到自己拥有的,无限扩大自己的慾望。学会给慾望“瘦瘦身”,我们才能让自己有轻松的心态去享受人生。
也许,有人比我收入高,但我们可能比他健康。上司比我们职位高,但我们却有更多的时间给家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个人机遇、能力有差别,怎么可能人人一样?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做不了大树,就把小草做好;做不了海洋,但我们可以是清澈的小溪……存在即是合理,价值,在于自己的内心,不虚度,也不妄自菲薄。
知足常乐不是放任、懒惰、甘于平庸,而是拥有淡定、坦然、平和的心态。我们也许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然后,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在许多“微幸福”中无限贴近自己的目标。
更多信息: 汇旺担保